中国重症与重症康复大讲堂深入探讨、超过900位医师同时在线聆听,具实务应用的学术交流。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分会等单位主办。

承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协办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龙城医院。遵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秉承”关注重症幸存者远期生命质量,开展全生命周期残障的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的宗旨,为不间断地促进重症康复工作向纵深发展,自2020年9月17 日起已面向全国推出”2020 中国重症与重症康复大讲堂”线上直播系列系列学术活动,”大讲堂贴近临床,讲解讨论解决重症康复中存在的问题及传播前沿信息为特色。


 

重症康复中,相当一部分病人常伴随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预后”,也就是”能不能苏醒”的问题,始终是家庭、社会及医务工作者最关注的焦点。为应重症康复临床需求,大讲堂邀请了在国际国内意识障碍评定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狄海波教授,对意识障碍实用性评定技术有着深入研究的宋明教授及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高励教授,他们将从不同层面为大家阐述意识障碍预后的评定的新观点和新方法,让我们共同热切期待他们的精彩演讲。


狄海波 教授讲述 CRS-R 量表在慢性意识障碍评定中的应用变迁

 

狄海波教授特别强调其团队在小样本量的fMRI研究发现临床行为学表现相近的意识障碍患者对”唤名”任务的反应不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唤名”任务fMRI对外伤性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该成果发表在BMC Medicine杂志上,并被纳入2018年美国意识障碍临床指南。狄海波教授还与比利时列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国际意识研究协会主席Steven Laureys教授建立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意识障碍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分类管理的理念。狄海波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意识障碍相关科学研究,翻译、优化并完成了CRS-R及疼痛量表在中国的有效度检验,推出意识评估”金标准”。

 

宋明教授讲述  意识障碍预后预测临床实用性技术研究 

 

宋明教授对长期以来意识障碍疾病的患者预后普遍被认为具有较差的预后近年来,随访研究报告一些意识障碍患者即使在长期患病之后仍然具有意识恢复和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包括从VS转变为MCS、恢复意识、生活自理甚至重返学校或工作据统计,10%-24%VS患者能够恢复意识; 43%DoC患者会有程度不一的意识水平提高2018年美国神经病学会等建议在评价意识障碍预后时不宜使用”permanent(永久)”一词

目前,意识障碍疾病预后预测主要依赖于医生对患者行为的观察,存在结果误差大、不一致、难以定量等问题

如何检测意识障碍患者残余的脑功能?如何寻找与预后相关的准确、客观的生物指标?

病因、年龄、病程

诊断、量表与行为检查

EEGERP等神经电生理

PETfMRI 脑影像

其他生物医学技术(TMS+EEG)

 

 

高励教授讲述  一个值得推荐的中国慢性意识障碍预后评定CNPVSS量表

 

CNPVSS 量表在2001年和2011年进行了修改

由于1997年Aspen工作组提出了MCS概念,2002年提出EMCS概念,并将MCS区分为MCS+和MCS-,2004年发表了CRS-R量表,2010年欧洲意识障碍工作组已经通过了UWS概念,2010年,美国康复医学会的意识障碍工作组完成了对意识 障碍患者行为量表基于循证的回顾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回顾 的量表中,改进的昏迷恢复量表CRS一R量表可接受性最高.成为国际公认的pDoC评估量表。

GlacinoITZaslerND.Katz DI,et al.Development of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ssessment of the vegetative and minimally conscio

中国南京持续植物状态评估量表

Chinese Nanjing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scaleCNPVSS

1996年,由张国瑾教授领衔,组织国内著名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救医学、神经生理等专家,在南京召开我国持续植物状态诊断标准专家研讨会,制定了我国首个CNPVSS量表。该量表发表在《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本次大讲堂超过900位医师同时在线聆听。